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记07级八年制儿科“免疫缺陷病”读书报告会

党总支: 科室: 作者:李颖 何佩茹 唐封杰 时间:2012/4/23 15:55:14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4月19日下午,医技楼八年制专用教室里举行了儿科学“免疫缺陷病”读书报告会,这是一次面对湘雅三医院教学督导组专家们的公开课。尽管面对众多的专家教授,同学们有些紧张,但精美的PPT制作,中英文的讲解,问题的深入解答,师生的活跃互动,无一不体现八年制同学们的风采。课后,大家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关于“泡泡男孩”思考——儿科免疫缺陷病读书报告会感想
  07级八年制附三大班1组何佩茹
  初次见到儿科报告会的这个主题时,那个“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普,一个经受苦难却从不哭泣的美丽天使。早在读初中的时候,便听说了大卫的故事,这个可怜的患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孩子,就像犯了过错被囚禁的宠物,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就这样,在小小的牢笼里知足并微笑地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让人尤为刻骨铭心的是,在离开人世前,他第一次也最后一次触摸到母亲的脸颊……
  想到要做关于免疫缺陷病的报告,心里有种莫名的欣喜,这样一类的疾病,虽然并不常见,却每遇到一次都会触动到你的心灵,孩子们的痛苦,父母亲的心痛,还有很多时候医生们的无奈,便会化为一种动力,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进入疾病背后的小世界。
  然而真正制作报告的过程却并不是想象中仅仅靠兴趣便可以做到至善至美的。细节决定成败,一次报告不仅要有充足的内容,在PPT的制作上也都要格外细心并做到重点突出,演讲时也要有格外清晰的思路和铿锵有力的语调,要真正地站在台下观众的角度,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大家并保证大家乐于接受且能够真正地掌握要领举一反三,否则可能因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而影响整个报告的质量。因而,我们动员了所有的团队力量,也得到了老师的提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携手共进,扬长补短。无论是科学文献的支持,还是源自于爱的涌动的灵感,或是PPT的精心制作与美工,无不饱含了我们满满的热情和汗水。就这样,原本繁琐甚至使人一筹莫展的片段在我们集体近半月的努力下终于被编织成一幅连贯而又精彩的PPT呈现给大家。集体的力量,往往远远地大过于一个人的冥思苦想。与此同时,也更加感到老师备课的不容易,当我们一个人去做PPT并阐述的时候,一定会觉得非常力不从心,演讲稿也要反复地练习很多遍甚至也无法保证在台上能够流利而又不遗漏地讲述我们准备的内容。而科学也是时刻更新换代的,临床上也常常会推陈出新,因而老师无论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都会严谨而谦逊地在每次讲课前花上大把的时间重新准备,再用满腔的热忱将其所学讲给我们听。很后悔自己平时常常迟个到,睡个懒觉,辜负了老师的心血。我们应该更加尊重更加爱我们的老师,也要更加努力地学习。
  今天,虽然并不是自己在台上演讲,可是心里却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呈现在面前的PPT,它不只是PPT,我们看到的不只是PPT那精致的图文,还有那从最初各种奇妙的构想到查阅资料再到最后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将其清楚地展现的一个辛苦而又快乐的过程。而现在的演讲者,也不只是一个人,她代表着我们大家,而她的表述也是我们这一组的伙伴们对于免疫缺陷病乃至更多问题的不同的思考、理解和期待经过反复讨论后和谐的融合。很喜欢这种感觉,更为在学习中逐步加强的关于这一类问题的兴趣感到由衷的欣喜。
  很感谢老师给我们这个磨练自己的机会,也在这次宝贵的机会中培养了对于有关问题的兴趣,并在查阅海量文献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更加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切身体验了当老师的感觉。最重要的,我们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还有在病例讨论中深深感受到病人的痛苦,将对于老师的感激还有对病人的爱化为行动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进,秉承着湘雅精神,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好医生。
  不只是医学的,也是社会的——儿科免疫缺陷病读书报告会感想
  07级八年制附三大班1组唐封杰
  读书报告会最后,赵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三重阶梯式的辅助检查对患者、对医院、对社会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意义?”有同学马上提到:“由于第一阶段的检查譬如血常规,在一般的基层医院基本都能提供,患者可以先在基层医院通过血常规等一些简单的检查来筛查是否有免疫缺陷的疾病,这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级医院的压力。”接着有同学接到:“另外,对于患者本身来说,他们进行这些筛查时不需要再经过长途爬涉来到大医院;我们都知道,现在老百姓们对于医院最大的不满就是:看病贵,看病难。这样他们在本地医院就能接受到筛查服务,减轻了经济和时间上的浪费。”赵玲玲老师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表示非常赞同,示意我们畅所欲言。短暂思考后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初级的筛查这么有意义而且又方便,那是不是我们可以像唐氏筛查一样,对每个新生儿都进行这样的一个免疫缺陷病的筛查?”就在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彭渝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看法:“我觉得这种免疫缺陷病就算在出生后诊断了,对他的治疗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达到在胎儿期就能早期发现胎儿的免疫缺陷,然后适时的终止妊娠,这样能够极大地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赵玲玲老师总结时谈到:“我很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而且我想对于免疫缺陷病,更大的研究方向应该放在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面。”
  在我看来,这种新的学习模式的建立,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同学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老师给出总结及建议;极大地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个让同学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老师指引我们不仅仅对医学知识,还有社会以及伦理方面,让我们以一个现代社会的医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很难忘的经验。另外,在和老师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科研的方向,这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编辑:谢卓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8420 总访问人数:400732611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