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血液科举办建科20周年暨2015年度总结评价会

党总支: 科室:血液科 作者:唐亦舒 肖晗 田甜 时间:2016/2/3 12:08:55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临近春节,血液科病房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两个病区均有加床病人入住,登记候床病人接连不断。近日,血液科利用休息时间主办科室2015年年终总结评价会,除了值班人员,全体工作人员、血液科研究生、住陪医师代表70余人欢聚一团,回顾血液科发展历程,畅想2016年发展目标。

刘竞主任介绍,2015年是血液科学科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恰逢血液科成立20周年,因此,科室管理团队决定主办一场别开新意的年终总结评价会。

会上,14病区护士长阮春红、41病区护士长李成媛分别汇报了血液科专科病房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2015年的护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两个病区的护士长分别对2016年的护理工作目标进行说明。

血液实验室现有技术人员9人,张琴医师报告了血液科实验室的工作情况,2015年血液科实验室新开展了染色体分析、免疫固定电泳、海洋性贫血基因筛查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栓弹力图检测等多个项目,为血液病更精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支撑条件。目前血液科实验室全面建成六大实验室:1.骨髓形态室:能全面完成骨髓形态学检阅,3-5工作日完成报告发放,特殊病例及有特殊要求的病例当日可以有报告。2.细胞免疫学检测实验室:骨髓及血液标本的流式检测已经成为常规检测项目,并且可以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检测指标,深受临床科室的欢迎,标本量增量明显,一般24小时有检测报告。3.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针对血液肿瘤病人的PCR及FISH检测,为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疗及治疗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该实验室依据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开展新的检测指标,满足临床需求,一周有2次报告发放时间。4.细胞遗传学实验室:染色体分析技术是我科今年启用的项目,技术人员在苏州大学附一院经过严格培训,检测项目10-14天有报告发放,比部分兄弟医院报告发放时间缩短一半,我院因此成为湖南省内极少数能开展该项目的医院之一。5.血栓止血实验室:能开展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凝血机制及凝血因子活性检测、血栓弹力图(综合评价)等项目,相关检测结果可以相互应证,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及时性及准确率。1小时左右有检测报告。6.血液病生化检测:目前开展了贫血相关检测、免疫固定电泳等项目,可以及时发送检测报告。同时实验室的同事们也坦陈了实验室存在的不足,例如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临床其他相关科室的合作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谈及2016年血液科实验室的工作目标,他们提出了着力“新、精、准”的改进方案,获得科室同事的认同。

蒋铁斌副教授介绍201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病例数、疗效评价及全部病人的追访情况,并提交了2016年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初步设想,大家一致认为,由于受上半年移植新病区启用推迟的影响,血液科移植病例数虽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但仍然是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以来病例数最多的一年,并且总体疗效十分满意,应该充分肯定,原则同意2016年工作方案,建议积极推进抓落实。

血液科发展历程中各个关键时段的见证人首先共同回顾了血液科20年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血液科初创。1995年医院住院楼(现为内科楼)正式启用,内科扩大到2个病区,血液科与内科其他五个科室一起同时成立,当时血液科只有2个专科医生、3个编制护士、6张病床,刘竞主任当时还只是一名主治医师,被任命为专科负责人。2000年血液科床位扩充至17张,招聘了第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刘竞教授调任新成立的医院输血科,负责输血科的开设并担任主任,范自力教授任命为血液科副主任。第二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启用。2003年12月,刘竞教授兼任血液科主任,深感压力巨大,为了尽快带领血液科走出困局、谋划血液科的发展,特意请教于他的导师、时任湘雅医院血液科主任的陈方平教授,当时陈方平老师的一段话点亮了刘竞教授心里的明灯,陈老师明确指出:湘雅三医院血液科的发展不能走常规路,必须瞄准血液科发展的前缘方向,靠新技术立科、依靠高新项目带动科室发展,建议把当时很多综合实力很强的“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都不敢涉足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开展起来!而当时血液科没有自己的单独病房、病人床位数才17张,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陈老师看出了刘竞主任的顾虑,明确表示将给予力所能及的全力支持,这使刘竞教授率领的血液科团队大受鼓舞。2004年在时任院长黄祖发教授的大力支持和陈方平教授的细心指导下,血液科完成了移植病房建设及成员培训,2005年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获得新生。第三阶段:移植平台获中华骨髓库授权,血液科开设独立病房:2008年在血液发展再次遇到瓶颈之时,当时担任湘雅医院院长的陈方平教授鼓励血液科申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和移植医院”,随后按照中华骨髓库的工作安排及评审要求,陈院长率领包括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对我院申报工作进行现场评估,给予了积极评价,使我院顺利晋升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和移植医院”国家级梯队,我院血液科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得到同行们的认同。到目前为止湖南地区仍然只有湘雅医院血液科和我院血液科获得该项授权。同年年底,血液科在内科楼设独立病区,编制床位47张,阮春红调任14病房护士长。第四阶段:血液发展壮大的黄金期。2010年,陈方平院长调任我院院长,血液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全面启动了血液科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逐步完成了血液科实验室MICM(骨髓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体系建设,使血液科诊疗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12月李昕副教授担任血液科副主任,李成媛任移植病区护士长。2013年是血液科人才引进工作获得标志性进展的一年,吕奔博士接受导师陈方平教授的热情邀请,带着在“脓毒败血症”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以特聘研究员的身份从美国回到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工作,2014年吕奔研究员成功入选。2014年血液科科研工作获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课题5个、总经费800多万元。

刘竞主任总结了血液科2015年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医疗方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41病区)的启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有了更新更好更高的平台,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病人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完成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任务30余例;同时老移植病区改造成“细胞免疫治疗室”之后,也完成了10例实体瘤的DC-CIK治疗。2015年服务病人数量和医疗收入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药品比例下降5%。教学方面: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相关课题3个,这是历年来获得项目最多的一年,并发表1篇教学论文,也是近几年来的首次。科研方面:仍然获得很大成绩,资助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总经费近400万元,这是我科继2014年获得科研课题重大突破之后的又一个丰收年;全年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8篇,IF值总计达22分以上。学科建设方面:陈方平院长、吕奔教授入选“精医助跑计划”人才,新进医师、护理、实验室技术人员11人,承办了“湖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季度阅片会暨造血干细胞移植暨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协助主办了“湖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在此次大会上,陈方平院长当选首届会长、刘竞主任当选副会长。2016年血液科将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向更高目标奋进。医疗方面:造血干细胞移平台,春节过后,将有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先后入仓,实现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启用以来的层流病区首次满仓!全年移植病例数预计增长400%以上。引进开展以CAR-T治疗为标志的细胞免疫治疗新技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充分利用好移植层流病房资源。科研方面: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争取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以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数量8篇以上、IF值有新突破。教学方面:继续做好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争取教学课题有新成果,发表优秀教学论文1篇以上;积极参与教学教材编写工作。

陈方平院长在总结评价会上指出,作为血液科的一员,见证了血液科的发展壮大,看到今天的成绩倍感欣慰!感谢血液科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研究生们的辛勤付出。

会后,科室为全体参会人员提供了自助式盒饭,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是一个简朴热烈而富有意义的年终总结评价会。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6670 总访问人数:40430938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