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ECMO心肺支持神器——我院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党总支: 科室:重症医学科 作者:赵尚平 叶青 时间:2015/8/6 7:46:21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为一例多发创伤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支持技术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重症医学科于2015年7月31日收治一名车祸致全身多发伤的患者。在急诊和手术室积极对症抢救后,患者仍出现急性肺损伤进行性加重,呼吸无法维持,氧合指数持续下降,传统的治疗措施均已使用,患者的病情却没有看到逆转的希望。杨明施主任立即组织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师、护士进行讨论,并迅速组织多科联合会诊,认为患者目前重度呼吸衰竭,生命体征无法维持,患者随时可能死亡。急需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刘晶晶主治医师提议给患者进行体外膜肺支持。杨主任听取各位医护人员意见后认为,患者目前重度呼吸衰竭,随时有死亡风险,体外膜肺可快速改善患者的氧供,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但体外膜肺治疗的抗凝可能加重患者的出血风险。综合考虑决定同意对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支持,同时要求全体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精细管理。余晓护士长立即组织体外生命支持小组成员张灿、吴娟、李伟等护士迅速完善准备工作,成立临时救治小组。在杨明施主任医师指导下患者体外膜肺转流成功,患者氧合迅速改善,在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个体化治疗下出血无明显加重,现持续治疗已达96小时,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陷入绝望的患者及家属再次获得了生的希望。

这是我院重症医学科第一例使用ECMO V-V转流方式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为了确保成功,也为了累计宝贵的第一手经验,杨明施主任、余晓护士长带领体外生命支持小组成员,牺牲休息时间,日夜奋战在患者的床旁,轮流守护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指标,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同时,为了使全科的护士都能熟练的掌握ECMO的全新抢救模式,促使每一位护士更好更专业的管理该患者,余晓护士长迅速组织全科护士对该患者进行护理查房,分析讨论护理重点、难点、护理注意事项,做到边参加急救,边学习摸索ECMO治疗中的护理新问题,为整个救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重度呼吸衰竭 、ARDS患者,传统的呼吸机支持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难度极大、死亡率高,属于重症中的重症。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突破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让肺休息”的新概念,为重度呼吸衰竭 、ARD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简称,它是体外循环技术衍生而来,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机器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脏、肺功能,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该技术在我院ICU的首次成功应用的经验,将为更多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在这场与死亡较量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我院重症医学科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方面的优势,更体现了我们湘雅三医院医护人员为了患者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面貌。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807 总访问人数:401008149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