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医疗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新闻

消化内科首次将粪菌移植应用于应激性抑郁症患者获得显著疗效

党总支:第一党总支 科室:消化内科 作者:蔡婷 时间:2017-05-26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王芬教授首次将粪菌移植用于治疗应激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致的抑郁症患者,经过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状态一直稳定,疗效令人满意。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同报道。

今年79岁的万老太太,因2016年2月份家中失窃后损失财物,不久出现郁郁寡欢、懒言少语、茶饭不思、精神倦怠,患者家属先后将其送至当地县医院及某省级医院精神科就诊,诊断为“老年性精神病”及“抑郁状态”,予以抗抑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老太太日渐消瘦,体重下降约25Kg(由60kg降至不足35kg)。2016年8月,患者家属将其送至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期盼能改善患者的病情。

患者入院后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精神疾病并完善临床心理科会诊后,予以抗抑郁、补充消化酶及益生菌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仍呈整日昏睡、厌食状态。就在家属百愁莫展之际,王芬教授带领研究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献复习及查阅工作,发现目前有研究证实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结合其前期对其他疾病的应用经验,王教授提出粪菌移植技术有望改善患者情绪及食欲。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理解与大力支持,并找来了老太太6岁的孙子作为粪菌供体,成功施行了粪菌移植术,接下来就是静候佳音。术后三天,患者的精神食欲状态仍未发生明显变化,就在家属为此次移植的尝试感觉失望的时候,患者在第四天竟然主动与大家进行交流了。这一改变不仅让患者家属振奋,更让消化内科粪菌移植团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患者逐渐开始下床活动、与外界交流增加,食欲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

几天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顺利出院。半年的随访期过去了,患者状况一直很稳定,体重恢复到了120斤,精神状态、食欲都很稳定。


此前消化内科王晓艳主任、王芬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粪菌移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艰难梭菌感染、肾移植术后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此次将粪菌移植技术用于应激性抑郁症患者,被证明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尝试。王芬教授也应邀在5.14号(南京)第四届中国整合肠病学术会议-粪菌移植大会上做了成果展示,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相关链接:应激性抑郁症与肠道菌群

应激性抑郁症,是一类以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扳机诱发的一类抑郁症,其中以丧失性和羞辱性事件更易触发。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纳差、消瘦为典型症状,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调节情绪及大脑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主要通过免疫、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神经递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2015年有研究者分析了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发现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元基因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不仅全面参与和调控机体的生理功能,还通过肠-脑轴参与调控高级神经活动,与精神心理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9342 总访问人数:399252653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