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2年07月19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容鹏飞教授团队和湘雅药学院周文虎教授团队合作在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Vascular bursts-mediated tumor accumulation and deep penetration of spherical nucleic acids for synergistic radio-immunotherapy ”,揭示了肿瘤放疗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基于球形核酸金纳米颗粒(SNA)在肿瘤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放射疗法(RT)是各种类型实体瘤不可替代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与放射剂量密切相关。大剂量放射的严重副作用、低剂量放疗的疗效不确定性以及放疗抵抗都成为实体瘤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已广泛探索放射增敏剂以选择性地增强肿瘤对辐射的敏感性,从而在较低的辐射剂量下获得更好的疗效。但放射增敏剂的高毒性和严重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肿瘤靶向放射增敏剂,它可以选择性地提高放疗效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增强实体瘤的EPR效应在肿瘤中被动积累,并通过特定配体的表面修饰进一步实现细胞选择性内化,从而实现主动靶向递送。虽然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关于其肿瘤靶向性和肿瘤内穿透效率的争论一直存在。
研究采用两次低剂量放疗的策略,优化了放疗与 SNA 的时空组合,以实现基于 SNA 的纳米药物的显著积累和深度渗透,从而显著增强放射-免疫治疗的疗效。通过第一次低剂量放疗处理后,大量巨噬细胞被募集到肿瘤中,作为纳米粒子“运输车”和血管爆破的“引爆者”,促进了 AuNPs-CpG 向肿瘤的转运。同时,AuNPs-CpG 将 M2 巨噬细胞重新极化为 M1 表型,以促进其对 AuNPs-CpG 的吞噬作用,从而实现纳米颗粒积累和深度渗透的自扩增过程。
肿瘤靶向给药后,积累的 AuNPs-CpG 具有放射增敏和肿瘤免疫调节的双重功能。显著增强第二次放疗诱发的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并捕获释放的肿瘤抗原形成原位肿瘤疫苗,引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在与 αPD-L1 联合使用时,具有强有力的抗肿瘤功效,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并具有出色的生物安全性。这项工作突出了调节肿瘤微环境以促进纳米药物靶向给药的重要性,并为通过协同放射免疫治疗抗肿瘤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博士研究生刘佳豪、湘雅药学院博士研究生郭丽娜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容鹏飞教授和周文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DOI: 10.1016/j.jconrel.2022.06.030
[上一篇] 泌尿外科男性病中心顺利举办“2022年第一届...
[下一篇] 泌尿外科成功举办“新湘雅泌尿结石”高级研...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17739 总访问人数:39920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