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周围神经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长沙圆满召开。来自全省各医院和院校从事周围神经病基础研究、分子诊断和临床医疗等不同领域的26位专家组成首届专委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张如旭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杨璞主治医师担任委员,刘蕾助理研究员任秘书。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唐北沙教授主持了委员会成立仪式,并为每位成员颁发证书。
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新增专委会成立仪式
第一次会议由副主任委员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陈勇军教授主持。张如旭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辞。她对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周围神经病领域发展表示衷地感谢,并基于本届周围神经病专委会高度学科交叉、临床-基础融合的特点,提出了合作研究及临床转化等方面的工作蓝图。随后,张如旭教授以“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与展望”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就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研究现状做出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ATTR-PN)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ATTR-PN是一种由于转甲状腺素蛋白(TTR)基因突变,导致转TTR淀粉样物质在组织中异常沉积而致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预计中国患者约2000人。今年2月份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罕见病创新药维达全已经用于ATTR-PN I期症状患者。此外,她还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MT2新致病基因SORD的克隆、分子机制以及治疗靶点探索做了详细讲解,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SORD相关CMT进行中的研究项目。
张如旭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刘宇教授进行了“ATTR淀粉样变的生化基础和血浆标志物的发现”的线上学术发言,刘宇教授针对ATTR的错误折叠与聚集淀粉样变等发病机制和生化基础进行了演讲,分享了小分子稳定剂稳定变异体功能的研究进展、ATTR淀粉样变的血浆标志物研究前沿, 并提出ATTR生化定量指标和药效监控、野生型ATTR淀粉样化的致病机理等未来研究方向。
刘宇教授进行线上学术报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汤建光教授以“再甲基化障碍与复杂型周围神经病”为题进行了学术发言,他分享了一例再甲基化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案例,条理清晰、抽丝剥茧地对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了详尽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经历,对复杂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做出系统总结。
汤建光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随后,在张如旭教授主持下,全体委员针对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难点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病理和分子诊断平台建立,疑难病例定期讨论和交流,数据采集的均质化,临床和基础的合作和转化,学术会议与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大家一致期望未来能在专委会的带领下逐步开展工作,提高在周围神经病机制认识、精准诊疗和大数据建设的水平。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周围神经病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近4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和发言中圆满落幕。
专委会会议现场
[上一篇] 湘雅三医院举办首届“新湘雅·新视界脊柱肿...
[下一篇] 消化内科成功主办第九届湖南省消化内镜及消...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88496 总访问人数:40135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