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信箱 | 院长信箱 | English | 投稿专线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桂嵘教授和聂新民教授团队淋巴瘤新型治疗研究成果再次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发表

党总支:第七党总支 科室:输血科 检验科 作者:输血科 检验科 时间:2020-05-07 点击数:
打印 打印 字号:T| T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桂嵘教授和聂新民教授团队,以《Smart Biomimetic Nanocomposites Mediate Mitochondrial Outcome Through Aerobic Glycolysis Reprogramming: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Lymphoma》为题,于4月24日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最新影响因子8.456,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以桂嵘教授和聂新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湘雅三医院2018级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赵强强为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化疗药物的毒性和耐药性已成为淋巴瘤治疗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纳米载体的抗癌药物递送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基于此,桂嵘教授和聂新民教授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抗淋巴瘤纳米复合物:CD20 aptamer-RBCm@Ag-MOFs/PFK15(A-RAMP),它由两部分组成:1.金属有机骨架纳米材料Ag-MOFs(AM)负载肿瘤有氧糖酵解抑制剂PFK15(P),形成纳米粒核心部分(AMP);2.CD20适配体(A)插入红细胞膜(RBCm)上形成纳米粒壳层部分(A-R)。在CD20适配体的引导下,A-RAMP在体内外不仅能有效地靶向B细胞淋巴瘤,且对淋巴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处理后的裸鼠无明显毒副作用,表明A-RAMP能准确靶向肿瘤细胞,重新编辑肿瘤有氧糖酵解,并通过Ag+和PFK15发挥协同抗淋巴瘤作用。此外,还探讨了A-RAMP通过凋亡途径和靶向代谢组学在体内的抗淋巴瘤机制。提示A-RAMP作为一种智能、安全、有效、协同的抗淋巴瘤纳米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o.8157120841, 81971748),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 2019zzts366) 等项目的资助。

据悉,桂嵘教授和聂新民教授长期从事疾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仿生物纳米材料研究,该团队2019年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已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此次的研究突破,证明其团队在仿生纳米材料抗肿瘤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在该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05763.

预约挂号:0731-88618576、88618577   急救电话:0731-88618120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951 总访问人数:399626392

技术支持:长沙网站建设-国捷人工智能